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約旦歷史

在今天約旦的國土上,人類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建立了古老的文明。約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先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統治。7世紀屬阿拉伯帝國版圖。16世紀歸屬奧斯曼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約旦由英國國際聯盟管理。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邊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稱外約旦。英國在這裡設立了一個半自主的蘇旦國,立漢志國王海珊次子阿卜杜拉一世外約旦酋長國酋長。1946年5月25日約旦獲得獨立,阿卜杜拉登基為王(埃米爾),國名為外約旦哈希姆王國。1950年4月,約旦河西岸和東岸合併稱為約旦哈希姆王國。
約旦支持巴勒斯坦人反對建立以色列。它參加阿拉伯國家聯合對以色列的戰爭,在阿拉伯國家戰敗後,約旦獲得了對西岸的控制。1967年約旦又與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一起對以作戰。以色列佔領了西岸以及整個耶路撒冷。在兩次戰爭後都有大量巴勒斯坦難民逃到約旦。這使巴勒斯坦人在約旦的勢力大為增加。這個勢力的增加使約旦的王室非常不安。1970年,在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多次劫機後,約旦開始對他們開火。這場戰鬥影響到整個阿拉伯社會。敘利亞在約旦的北部邊境上集中坦克部隊以對約旦施加壓力。1970年9月22日在在開羅的阿拉伯國家外交部長會議的調停下雙方熄火。但此後還一直有小的戰鬥發生。一直到1971年7月約旦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逐出其國境。
1973年的阿拉伯—以色列戰爭中約以邊境上沒有戰火。但約旦派出一個旅的兵力進入敘利亞抵抗那裡的以色列軍隊。約旦沒有參加1991年海灣戰爭
在今天約旦的國土上,人類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建立了古老的文明。約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先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統治。7世紀屬阿拉伯帝國版圖。16世紀歸屬奧斯曼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約旦由英國國際聯盟管理。1921年,英國以約旦河為邊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仍稱巴勒斯坦,東部稱外約旦。英國在這裡設立了一個半自主的蘇旦國,立漢志國王海珊次子阿卜杜拉一世外約旦酋長國酋長。1946年5月25日約旦獲得獨立,阿卜杜拉登基為王(埃米爾),國名為外約旦哈希姆王國。1950年4月,約旦河西岸和東岸合併稱為約旦哈希姆王國。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祕魯

探險家的天堂-譚波帕塔野生動物保育區亞馬遜河流域的叢林可說是探險家的天堂,它是全球流域最廣的河流,在它的主流及無數支流所流經的廣大叢林中,不但流傳著印第安人黃金寶藏的神秘傳說,更是許多野生動植物的最佳棲息地。然而隨著現代文明的入侵,這片號稱「地球溫室」的珍貴雨林已遭受嚴重的破壞,有鑑於此,現在流域內的每個國家都設立了一些保育區,來保護境內逐漸消失及尚未發現的生物種類。秘魯有一半以上的領土是叢林地區,也設有幾處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國家公園,而位在秘魯東南方和玻利維亞交界處的譚波帕塔野生動物保育區Tambopata Candomo Reserve Zone(TRZ) 野生動物保育區,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野生動物保留區之一。因為地處秘魯人口最少、開發程度最低同時也是最少被探勘的省份,所以仍得以保存它的原始風貌和境內豐富的生態資源。TRZ 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得天獨厚的擁有三個生態系統(安地斯山脈丘陵地、乾雨林區和彭巴草原)及包括七種以上的叢林類型。在保育區內及鄰近地區建有一些木屋式的旅館,每一家旅館都會提供所謂的「叢林探險」行程,從兩天到七天甚至長期作更深入的叢林研究不等,行程中無論是乘獨木舟在河道間觀賞各種鳥類、水生哺乳類動物,或是由當地解說員帶領在叢林小徑間健行,透過解說來認識各種叢林] 動植物,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活動,在叢林中見到的日出、夕陽和寂靜的夜晚將是最令人難忘的經驗。一般而言,雨林地區總是給人熱帶高溫的印象,但是這個地區的氣候卻因有來自安地斯山脈的高山冷風,常使氣溫從30℃驟降,最低甚至可達9℃,造成溫差極大的特殊現象。所以衣著方面須特別注意,帽子、長袖T恤、保暖防風外套、長褲、輕便雨衣都需準備。另外能保護雙腳的運動鞋、避免蚊蟲咬傷的防蚊液、防曬油、夜間活動時的手電筒、觀賞較遠距離景觀時的好工具望遠鏡,除了以上這些最重要的裝備,個人的隨身物品就愈簡單愈好了。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60403552
無解的謎題-納斯卡線Nazca Line納斯卡這個小鎮位於利馬的東南方,由利馬至此地,途中須翻越一片世界上最乾燥的沙漠。納斯卡原本和其他的祕魯小鎮一樣沒沒無聞,但由於納斯卡線條圖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光客到此造訪,而城北的草原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科學謎題之一。納斯卡線條圖是一系列動物的幾何圖形和鳥類的素描,包括一平方公里的巨大臺形,三角形,翅膀長達120公尺的鳥,70公尺長的鱷魚,50公尺長的魚,46公尺的蜘蛛、猴子、狗、鸚鵡、蜂鳥、漩渦、人形等,並有許多的花卉圖案,圖形的尺寸可達300公尺。由於此地氣候乾燥,完全不下雨,再加上吹著可淨化卻不會使草原消失的特殊風,因此這些線條得以保存達兩千年之久。由於這些圖案都很大,因此在地面上無法感覺出這些圖形,搭乘觀光飛機從空中鳥瞰是最受歡迎的活動。至於圖形是誰畫的?何時畫的?為什麼要畫?都是現今仍無法解答的謎題。Lady Of Nazca瑪麗亞‧雷奇(Maria Reiche)是一位德國籍的數學家兼考古學家,她將畢生投注於那斯卡線巨大圖形的研究,保護圖形遭人為破壞不遺餘力,因此被尊稱為「納斯卡女士」。瑪麗亞‧雷奇於1940年隨著德國外交官到達祕魯,當時她是外交官兒子的家庭教師。當她第一次認識壯觀的那斯卡線即受震撼,進而投入畢生的精力研究那斯卡線。她開始測量這些幾何圖形的尺寸、清除干擾圖形的雜石,之後極為擁護那斯卡線是巨大天文曆法的說法。她認為這些線條是依天文行星的運行路徑及星群的狀態,而畫以供農夫栽植農作物使用。瑪麗亞‧雷奇於1998年逝世,享年95歲。 秘魯沙漠中神秘的納斯卡線 2001年拍攝的衛星照片﹐在高空看到的 Nasca線。(AFP)
秘魯沙漠中的古代標記至今依然是個謎
【大紀元6月20日訊】在人煙稀少的泛美公路支線上,位於秘魯的
利馬南方275英哩處,有一個叫做納斯卡的小鎮。這個小鎮位於潘
帕區的阿他加馬沙漠北端一個荒蕪的平原上。那裡的納斯卡線使該
地區成為獨一無二的地方--在250平方英哩,極度乾燥的沙漠上,
有如蜘蛛網般的線條及圖形縱橫交錯著。自從納斯卡線在1920年代
被人「發現」後,它的起源及目地對科學家及一般民眾一直都是個
謎。
納斯卡線包含梯形及螺旋形,巨型動物及類似人類的形狀,還有綿
延數英哩筆直的線。那些被稱作“geoglyphs”的線條和地上的圖
案被認為是屬於曾經於西元前200年至西元600年間生活在這裡的納
斯卡族人的。他們的製造方法是將沙漠中黑岩石的最上面一層去掉
,顯露出對比的白黃色沙子。有趣的是,從空中鳥瞰這些圖案時效
果最佳。
NASCA文化(公元0年到600年)遺物(AFP)
這個沙漠地區的平均降雨量是年每0.5英吋,這裡是全世界公認最
乾燥的地區,所以阿他加馬沙漠的納斯卡線得以保存幾千年。
NASCA文化(公元0年到600年)遺物(AFP)
當營利的航空公司於1920年代開始增開飛往秘魯沙漠的航班時,機
長和乘客都說看到下面的「飛機跑道」縱橫交錯著。關於這些神秘
線條的傳說很快的被傳開,從那時起,很多專家就致力於解開這些
沙漠繪畫之謎。
保羅‧科索克博士1930年代到納斯卡沙漠研究古代灌溉的渠道,開
始的時候,他以為納斯卡線是那些渠道的遺跡。由於經常走路旅遊
,科索克很快就發現大規模動物及其他物體的圖形,時間長了之後
,他便假設這些圖形代表著一個大型的天文圖。
2001年12月檔案照顯示考古人員在當地進行挖掘(AFP)
在1940年代中期,一個名叫瑪麗亞‧雷施的德國女孩致力於進一步
發展索克的天文學理論。她的數學及天文學背景使她能夠對照並研
究那些沙漠裡的圖形。她注意到很多納斯卡線均與太陽至點連成一
條線,並且發現更多與太陽循環期之間的關係。她發現猿猴、鯨魚
、蜘蛛及好幾種鳥類的大型圖案。她小心的清理、測量並在紙上重
新製造那些線條,並且發現一種古代藝術家所使用的測量標準。在
1977年,她出版了一本名為《沙漠中的奧祕》的書,總結她對納斯
卡線的研究,她並且繼續她的研究一直到她1998年去世為止。
其他的專家則有不同的理論。一位著名的秘魯考古學家托裡比奧內
加認為這些線是神聖的路徑,或稱為“ceques”,那些開墾的土
地是為了儀式的聚會。作家丹尼肯在他的書《諸神的戰車》發揮豐
富的想像力,他推測那些線條是外星人在沙漠上用來降落太空船用
的。
高空拍攝NASCA線(AFP)
雖然對於這些奇異標記的目地存在著很多種說法,但每一種說法的
意義都不盡相同。
隨著這些不同的研究者將大眾的注意力移到納斯卡線來,一向寂靜
的沙漠突然之間備受威脅。前幾年納斯卡線因當地政府計劃要灌溉
乾燥的潘帕區而受到威脅,瑪麗亞雷施首先就帶頭保護這些獨特的
標記,限制群眾開車經過這個易遭破壞的地區。在1994年,納斯卡
線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直到今日,納斯卡線依然是充滿神秘的古代文明遺跡。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報告

印度的文化
2007年09月26日 佛教線上
印度已知的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000年,以雅利安人第一次在印度北部定居的移民浪潮為開始。很可能在移民和當地居民之間發生了激烈衝突。但顯然是偉大的印度的同化精神和忍耐精神取勝,這種精神一直持續到現在。在以后的一千年間雅利安人遍佈整個印度,創造了大部分早期的古典梵語文獻,如《梵經》,《吠陀經》,《奧義書》和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 《摩訶婆羅多》。
然后到了大約西元前550年, 喬答摩釋迦牟尼的佛教傳往亞洲各地。亞曆山大大帝于西元前4世紀侵入印度北方。西元前321年,旃陀羅笈多.毛里亞在帕提拉普拉城即現在比哈爾邦首都巴特那城建立王朝,印度的黃金時代開始。以后在印度北方,南方出現一系列的王朝,其中最著名的是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把佛陀的福音傳向四面八方。往南,從西元前200年開始,朱羅王朝和潘迪亞王朝興起,南方的寺廟建築得到很大發展,雕刻,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達到頂點。
西元711年穆罕默德-賓 卡辛佔領信德省為穆斯林冒險家第一次涉足印度。1206年庫杜布.丁. 阿依巴克在德里建立第一個奴隸王朝,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庫杜布塔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宣傳神秘信仰與和平的蘇菲派聖人遠遠早于全副武裝的侵略者到達這片土地。1526年巴布爾建立了莫臥兒王朝。在這之前,葡萄牙冒險家瓦斯克-加瑪在加里庫特上岸。
從1526年直到1707年奧朗則布皇帝死亡,莫臥兒王朝創立了當代世界的最強有力的帝國,統治了印度近180 年。除了撒黑崖迪里山出來的瑪拉塔勇士西瓦吉以外,沒有其他王公貴族敢於和奧朗則布的強權挑戰。西瓦吉自己加冕為王,被讚揚為人民的國王。西瓦吉的繼承人派石瓦斯是滅亡于英國東印度公司強大勢力的印度最后一位君主。
因而印度到處是無數曆史紀念碑。 古老佛塔,一些保存佛祖骨灰的古老佛塔,刻有法令的阿育王柱,銅匾和石碑散佈在整個次大陸。瑪哈拉施特拉邦等地有雕刻精美的阿旃塔石窟,愛羅拉石窟,艾勒凡塔石窟,東南西北有保存完好的不同建築風格的雄偉的廟宇,拉加斯坦的城堡和莊園,德里的壯麗的紅堡,曆史紀念碑,壯觀的法特普爾西克里王宮,宏偉美麗的泰姬陵……數說不完的名勝古跡。遊客一旦被吸引到神化般的印度來,會讓他千眼萬眼看不夠。
現代印度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家, 就透明的民主性而言,她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應該為此感到自豪。二戰以后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中,有很少的國家能象印度那樣這麼忠實地保護其民主制度。不可諱言,印度城鎮還有窮人,還有貧民窟。但隨著印度的科學和工業技術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準會隨之提高,到了21世紀,一定會達到中等生活水準。印度的新興的資訊技術工程人員和資訊企業贏得了世界的尊敬。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僅次於中國。印度人民決心在現代世界崛起,印度脈搏隨著人民的青春般的活力躍動。
印度給遊客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引起遊客的極大的好奇心和興趣,使他們渴望了解印度這片國土和她的人民。毫無疑問,千里迢迢來到這裡尋找財富的古代商人和劫掠者會愛上這片土地,把她看成是他們在次大陸的最后目的地和定居地,而不是補給站。這片神奇土地上民族,語言,宗教,崇拜,文化以及地理特點和氣候很難有其他國家可以比擬。但印度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多樣性,卻形成一種微妙的粘合力,使整個國家持久地難以置信地統一起來。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認為這種文化和民族的令人驚異的多樣性中的統一,是印度的一大特點。這是印度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獨特性。這種多樣性中的統一性使印度人永遠感到自豪。
印度的國土面積在世界上居第七位,人口十一億,僅次於其鄰國中國而位居第二。剛登上這片土地的的客人驚異地發現這塊次大陸的人膚色各異,身材高低差異大,具有鮮明的人類學和社會學特點。從雅利安人,印歐人到地中海達羅毗荼人,地球上所有人種的膚色幾乎都有。 還有蒙古人種,原始澳大利亞人,黑人以及西部布拉齊塞發爾人.如果你從北往南旅行,北部印度人的膚色較白,越往南,人們的膚色越黑,這只是一般性的劃分。不管是南部還是西部,即使在同一個家庭,每個人的膚色,頭髮和眼睛也有所不同。印度的牛的數量在世界上佔第一位,根據最近統計,共達兩千萬頭。
印度的語言同樣多樣化。印度有大約2000種,其中55種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學。有各自巨大的文學寶庫的發展完善的19種語言被承認為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度的每個宗教在次大陸都有它的信徒。印度的信仰印度的人佔絕大多數,為85%,其次為穆斯林,基督教,佛教,猶太教,拜火教,耆那教等,所有不同宗教和諧相處。整個印度次大陸遍佈無數的漂亮的廟宇,雄偉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廟,猶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業特大都市孟買可以說是印度宗教,種族,語言多樣性一個縮影。市內除了以上各教的廟,堂外,還有有著名的亞美尼亞教堂,神道教廟和大同教廟等。
如果你到孟買,金奈,特別是到了加爾各答,好幾個世紀文明的陳跡會一個接一個地呈現在眼前。你從清涼的有空調的用電腦管理的咖啡館出來,走到加爾各答的鑽石港口大道上,你自然會碰到居住在小道上的原始居民家庭,這裡的人在用木柴做飯,悠閒地衝澡,洗衣。走到對面馬路上,一輛輛的人力車,拉著堆積如山的電腦包裝箱或蔬菜的牛車和行人擠道而行。你可以雇一輛三輪摩托車或人力兩輪車到附近的富人區去。市內公共汽車呼嘯而來,豪華小氣車從你身邊?#21974;嗖?#24320;過,你可以跳上一長列有軌電車。頭頂上現代化的飛機轟鳴著駛向遠方,地下火車轟隆而去。
象她的人民一樣,印度的地質,地理和風土代表了地球曆史的真正全貌。世界上最高而有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形成了印度北部的一道讓人望而生畏的天然屏障,她東西綿延2500公里,構成5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她最著名的西崖沉冰川是沖積成富饒的北部,西部山谷的萬年流淌的河流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印度的聖河恒河,還有雅穆納河,信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從遠古時期就孕育了沿岸的富饒大地的文明。到了西北部,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數百萬年以來不再榮耀,不再肥沃的阿拉瓦里山系。
文迪亞山和薩特普拉山脈從東到西平行橫貫幾乎整個印度半島。撒黑亞得里山平行橫貫印度西海岸,東海岸的不規則山系為東高址山。每個山系的漂亮景點星羅棋佈,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四通八達。喜馬拉雅山有許多滑雪場,還有安全的爬山和河上漂流設備。每個山脈有其獨特的雄偉壯麗和地理特點。茫茫林海,特別是亞熱帶森林里生活著各種野生動物,森林里建有野生動物保護區,遊客可以大飽眼福,觀賞百獸千鳥。靠近撒黑亞得里山海岸特別是克拉拉邦,果阿和瑪哈施特拉邦的共干地區碧綠的阿拉伯海岸有數不清的美麗的山峽,峽灣,小溪和瀉湖。令無數的遊客渴望在難得美麗的寧靜環境中陶冶性情。印度有7516公里的海岸線,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海灣為太陽浴和水上運動愛好者提供舒適優美的場地和環境。沿克拉拉邦回流海岸,在好多地方舉行傳統的划船比賽,同時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引來無數的划船迷=愛好者和觀眾。走下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跨過富饒的旁遮普平原,就是荒涼,酷熱寸草不生的拉加斯坦沙漠,但拉加斯坦人用智慧和勤勞自己創造出了一片色彩天地,並以此而聞名於世。似乎是為了補償大自然的吝嗇,拉加斯坦人民創造了自己的色彩絢麗的美麗世界:精美的紡織品,男人的頭巾,婦女飄逸的紗巾,裝飾用的刺繡,精妙的首飾,還有草棚,房屋以及王公的豪宅。據說拉加斯坦的每個家庭婦女,每個小孩是天生做精美工藝品的藝術家。拉加斯坦的微型畫吸引了全世界的藝術愛好者。拉加斯坦帶有異國情調的城市齋普爾,焦代普爾,烏代普,比卡內爾建築的和諧,色彩的絢麗使遊客大飽眼福。
但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繪畫, 民間舞蹈,音樂不僅拉賈斯坦有。拉達克山區,東北部的阿魯拉查爾邦,錫金,梅加拉亞邦,米左拉姆邦,曼尼普爾邦,特里普拉邦部落里,還有古加拉特邦,中央邦,奧里薩,瑪哈拉施特拉邦的部落地帶都有各種風格的民間藝術。傳統的鄉村節日集會,不管是部落還是平原上的農業村社展現一幅典型的印度農村風俗畫面。在這裡可以領略到真正的名副其實的音樂,雜耍,精美的食品,歌舞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地方工藝品。從中感覺出印度人民勤勞智慧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印度共有70萬個鄉村,每年舉行成千上萬的節日集會。這些集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客人及海外遊客。
溫迪亞山和薩特普拉山是納瑪達河,達菩提河,戈達瓦里河,克里西納河,瑪哈那底河以及漕沃瑞河的發源地。這些河流以及東部的布拉馬普特拉河經曆了許多古代王朝和文化的興衰,半島上到處可以看到古代遺址和殘存的紀念碑。印度南部的泰米爾文化甚至早于北部的吠陀文明,泰米爾人以他們的語言比梵語古老而引以自豪。
印度位於北緯8.4至37.6度之間,氣候差異很大。當喜馬拉雅山角克什米爾山谷的拉達克和旁遮普氣溫在0度上下徘徊,冷得結冰的時候,半島南部氣溫卻在30度,熱得汗流浹背。每年6到9月為印度的夏季西南季風期,是印度印度半島大部分地區農業耕種季節,但滂沱大雨給耕種帶來困難。不過從南到北的灌溉系統可以調節這種不利因素。具有創新精神的印度憑著勤勞和智慧已經戰勝了季風的肆虐。過去常常遇到饑餓災年的印度,在養活是1947年獨立時三倍的人口的同時,還向外出口糧食和水果。